不说你可能不知道,陕西省西安市戶县,一个小小的祁南村子里,密藏着中国国内仅存的一座“天宫楼阁”。中国历史上把建筑称作“营造”,据中国第一本详细论述建筑工程做法的官方著作《营造法式》,记载着“天宫楼阁”的图谱,一直未见实物。户县渭丰乡祁南村的"公输堂"便是真实的“天宫楼阁”实物。
乍见公输堂门面,一点也不起眼,而且铁门深锁,似乎不对外开放。若不是事先已打了招呼,我们这一队人马恐怕还进不去里头参观。一会儿,一位老大爷提了一串钥匙,开了铁门,公输堂看见來不过是村子里小小的土地庙。老爷子继而打开木门,进到阴暗的殿堂中,眼睛一下子还不太适应阴暗的光线。待抬头看清眼前景像,不竟一楞,先是看见几扇透花隔门,门额上方筑有斗拱重楼,其下还有剔底镂刻雕的仙草花卉。虽然有一些窗花不见了,但整体基本上保存完好,木上的颜料色泽清晰可见,这可是明代永乐年间留传下來,至少也过了六百年了。
门内为三间小木作,进深5.7米,高约6米,抬头一看,不是一般的寺庙藻井,其精美巧妙令人惊为鬼斧神工,井有斗四、斗六、斗八之分,都是由小型的角楼、重楼、三重楼层层围护,形成一间间的阁楼,据统计楼阁计137室。其中一间的藻井中心尚有绘画。
(第一间藻井)
公输堂原名源远堂,创建于明永乐(公元1403--1424年)年间,是“白阳三会”教教徒为纪念其祖师功德而建,历时十一年建成,源远堂既是“白阳三会”的法堂,又是供佛的礼拜殿,殿内原有佛像137尊,古又称“万佛堂”。
至于为什么叫"公输堂",因为这些建筑师可谓鲁班再世,否则如何能创建雕刻出如此规模宏大、精美绝伦的天宫楼阁?(鲁班原名叫做公输盘)。
(这是第二间藻井)
据西安日报一篇有关报导指出:
<< 1990年全国著名的文物古建筑专家单仕元、郑孝燮、罗哲文三老来此考察,对人间尚有如此建筑瑰宝惊诧不已。他们议论说:“把雕刻和绘画通过建筑来体现给 人的印象深极了。全国类似的重点文物如四川的两郎会馆、广州的陈家祠堂,都比这粗;山西大同的华严寺,以及应县的净土寺木雕,也和这没法比;佛山和潮州以 木雕闻名全国,但也比不上公输堂。公输堂有牙雕的味道,雕刻的花卉富有生气。” >>
可见专家对公输堂的艺朮评价之高,几乎位居木制中国建筑之首。
(第二间藻井顶上的图案已模糊不清)
这些层层叠叠的阁楼,按一定比例缩小尺寸,精雕细绘在横樑之上,可谓是当时明朝大戶楼房的缩影,对于研究古代木制建构及明朝建筑,甚至当时的生活艺朮,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
西安日报的相关报告指出,其艺朮价值在于:
"雕刻细腻精到:天宫上部的门楣、宫窗、吊板、栏板金属格穿套刻,各种花纹极其精细。"
"天宫下部的挂落、飞罩、地霞、门额、格扇等,均用浮雕、影雕、流空雕、镂刻及剔底镂刻精刻而成。刀法洗练,线条流畅,形态逼真。"
(第三间八角形藻井)
"彩绘油漆级别很高,彩绘以旋子法为主,溶苏式、和玺式于一炉;油漆用纯金粉“紫龙罩”工艺。彩绘油漆后的各种花卉纹饰栩栩如生。"
(门板上的木刻图画,历经六百余年,保存尚好。)
"另外,还有山水人物画多幅,儒、释、道三教内容皆有,有驾祥云飘飘欲飞者,有途中论道者,还有坐论天地自然者,一派仙家隐逸之相。由于彩绘用沥粉贴金等工艺,故经过了近六百多年的时间,至今光彩夺目。"
(彩绘、沥粉贴金,至今仍光彩夺目。)
现在,公输堂已列为中国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却交由当地村民自行保管。难得的是,负责开锁看门的大爷可是不收门票的。公输堂真是难得一见、密藏于小村子的一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