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若金汤 - 平遥古城墙

    一座始建于公元前827-782年的周宣王时期的夯土城墙,在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因军事防御的需要,在原西周旧城基础上,扩建为今日的砖石城墙。这座古县城,历经明、清两代500余年间,先后修葺26次,现今城池更见壮观。

 

03 城墙 city wall  

  屈指一算,平遥古城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堪称奇迹的是,从古至今,中国历经攻城战争无数,加之明、清红夷大炮的发明,古城墙被毁成墟者无数,然而平遥古城它仍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实可谓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06 城墙 city wall  

     登上南门迎薰门,顾左看右,城墙自脚底开始无限的往东朝西延伸,在灰朦朦的天空下,我看不见城垣的尽头。城内古道大街,也是一望无际,无论店家、民居,仍保留古朴遗风;与城外沥清新路,美仑新厦,形成强烈对比。
  
  古城墙的色泽也是灰色的,墙高6-10米,墙顶宽3~6米,底宽9至12米,令人感到十分厚实坚固的安全感。整座城墙周长 6157.7米(12.3华里),城墙形制据说是“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规划。东、西、北墙为方直,南墙随中都河蜿蜒而筑。

 

05 护城河 moat  
  
  站在城墙上,看见墙外护有城河,两岸柳色青青,河水几乎干涸见底。灰霾的天空下,仿佛又见攻城和守城之间撕杀。在守城战中,城墙其实不是第一道防线,说实在的是最后一道防线,一旦城门被破、城墙坍塌,整座城池里的百姓都得任人宰割。守城之战,于是在城墙之外已经开始。

城墙阻滞设施1  
  
  第一道防线是蒺藜,蒺藜其实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因坚硬带刺,可就地取材,洒布在敌人经过之处,以刺伤马匹或步兵双脚。后来发展出铁蒺藜。

 

城墙阻滞设施2  

  第二道防线是地涩、诌蹄、鹿角木。地涩是3尺X2尺X3寸的布版,其上钉以逆须钉。诌蹄是由一具钉满逆须钉的七寸木框构成,都是较大型的阻滞设施。鹿角木数尺长的坚木,插入土中一尺多,以阻挡骑兵。

  第三道防线是陷马坑、机桥。陷马坑约长5尺X3尺宽X4尺深,坑中布满利器及竹签。机桥是另一种陷阱,部署在壕沟上,平常和正常的桥无异,但敌军攻城时,可取下栝木,当敌军践踏桥面,桥就立刻翻覆。
  
  第四道防线是距马枪,是一种在人字结构木架上斜穿枪尖的反骑兵武器。
  
  第五道防线是护城壕。平遥古城的护城壕深、宽各1丈,复掘堑深阔3丈。
  
  第六道防线是羊马墙,在大城墙的外面,有时还修筑短小的矮墙,以加强防御能力。
  
  最后一道防线才是城墙。平遥古城的城门共有6座,东西各二,南北各一;另有4座角楼和72座敌楼。平遥古城在城门处又筑以瓮城,以利防守。瓮城就是在城门外口加筑小城,高与大城相同,其形或圆或方。圆者似瓮,故称瓮城;方者亦称方城,平遥的瓮城均为方形。瓮城设内、外门,平时检查来往过客,瓮城外门开在侧面,以便在大城、瓮城上从两个方向抵御来攻之敌。一旦发现有可疑之人,即时警报,关上内、外之门,瓮城内被关之敌人即成“瓮中捉鳖”之势,故名之。现存有6座城门瓮城。
  
  城门外曾设吊桥,瓮城上筑重檐歇山顶城楼;城墙四角各有角楼一座,四面墙体。城墙上每隔60米,筑观敌楼一座,合计共有72座观敌楼。传说,此72座观敌楼城及墙上垛口 3000个,是按孔夫子的弟子3000、贤人72的数字修筑的。
  
  再看城墙上守城的武器,虽然看似简单,细看之下,武器上满布铁刺钢钉,越看越心寒。

 

组图1  

  从简单的檑木,发展出夜叉檑、狼牙拍,这一类由高放下,以重木、利刺攻击登墙的敌人,原始的防守工具,还可以回收重复使用,我站在城门上,想像当时攻守之间的惨烈无比的死伤程度,想像着这一片城墙曾经用鲜红的血洗过。当红夷大炮出现,更加速了武器的发展及加强了武器的杀伤力。古时围城攻防战,长达数月,死伤流血人数可想而知,一旦敌军攻破城池,血洗屠城以报复者比比皆是。

 

组图2  
  
  看见几辆奇特的战车:巢车、守门刀车、云梯,不知是要佩服古人的战争智慧,还是要感叹战争的残忍?巢车如铁皮笼子,可升高以窥城内之敌情。云梯是攻城攀城工具。守门刀车是堵住被破坏或撞开的城门,另一道临时城门。

 

组图3  
  
  平遥古城素有龟城之称,六座城门因而各有象征和喻意。

  南门迎熏门喻为龟头,面向中都河,城外原有水井两眼,喻为龟之双眼。
  北门拱极门为龟尾,是全城最低处,城内所有积水均径此流出。
  东西四座门为四只足。其中上西门永定门、下西门凤仪门、上东门太和门,其外城门均向南而开,形似龟的三腿正常向前屈伸。唯有下东门亲翰门的外城门向东而开,据说是古人建造城池时怕龟爬走,将其中一只后腿,即下东门拉直,并用绳绑好拴在距城八公里的麓台塔上。
  平遥古城以龟城喻意,为求长生不老,坚如磐石,金汤永固。
  平遥城内,则以市楼为中心,各大街和小巷组成一个庞大的八卦图案,亦如龟背上的寿纹。如此一座构思巧妙、设计严谨、形体完整的城池,城内的古寺、市楼、街道等各类遗址、古建筑300多处、明清民宅近四千座,数百年来得以长久保存,难道真的与平遥古城龟城的建筑隐意有关?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山西 平遙古城
    全站熱搜

    风城浪子悠游天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