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4-21

73 吊桥
      初春时分,我们像是被牡丹群芳吸引的蜂蝶,来到了洛阳。到洛阳少不了上嵩山少林寺景区,到登封,是慕“少林寺”之名而来,然而真正令人怀念的是嵩山的少室山景区。

      到了景区,细雨迷濛的天气,没有蓝天,本来以为天公不作美,登上二祖庵之后,体验了腾云驾雾的感觉,山中的宁静及虚无飘渺的云雾,像舞台前的喷雾薄纱,忽 隐忽现,而山之翠绿之光也闪烁着灵秀之气。再上少室山,更被少室山群峰征服了、震憾了,少室山是山色之奇,你想不到的是在海拔不高的地区,在层层绿色山峦 之间,突然耸立着不同姿色以山石为主的峰群。

 

      嵩山,五岳之一。中岳嵩山,心中想着:这嵩山有何特色呢?现在已走过了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的我们,很明白中岳嵩山在世界的地位。少室山景区,据知具有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奇、南岳衡山之秀等特点,以峰奇、路险、石怪、景秀闻名中原。春天里,绿林吐翠,百花芬芳;云雾中,山石披纱,羞涩腼腆,却藏不住峻霸山姿。

      嵩山的由来,有着久远的神话色采:(截自华夏经纬网)

  据《淮南子》记载:"禹治洪水,凿轘辕开,谓与涂与氏曰:'欲饷,闻鼓声乃去。'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化为熊,惭而去。至嵩山脚下化为石,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传说,古时候这里洪水滔天,吞没了大片的土地和山川,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舜帝派大禹到嵩山治理洪水。禹来到嵩山后,决定在太室山与少室山之间 的轘辕山打开一条疏洪泻流的通道。那时大禹的妻子涂山氏,为了支持丈夫治水,也来到嵩山,每天给大禹缝衣做饭。一天,大禹在上工以前,对涂山氏说:"你听 见我的击鼓声,就来送饭。"说完,就去治水了。涂山氏准备好饭食,单等着鼓声传来。

  大禹为了尽快凿开山间通道,就变了一只大熊,在山间来来往往,开山凿石,忙碌 不停,连饭都忘了吃。谁知一不小心,竟把一块石头踢落崖下,恰好击 在鼓上,涂山氏听到鼓声,急忙把准备好的饭食送到轘辕山下。可是她东张西望却不见丈夫的踪影,只见一只大熊在山间跳跃治水。她心中一惊,羞惭之下便向山下 跑去。跑了一阵,涂山氏跑不动了,化成了一座巨石。大禹见此情景,大呼:"还我孩子!"只听一声巨响,石破北方,一个男孩出生了。这个男孩就是夏朝第二代 君主夏启。石破生启的巨石高约10米,围长43米,人称"启母石"。所谓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就是指的这个地方。
  由于大禹和妻子涂山氏治水有功,大禹被封为夏伯,后建都阳城。大禹和妻子死了以后,汉代为表彰启的母亲涂山氏支持丈夫治水的功绩,便在中岳嵩山72峰中的万岁峰下,建了一座"启母庙",并立下《启母阙》。

      你想像不到的是,嵩山原来是一片大海。嵩山先后经历了23亿年前“嵩阳运动”、18亿年前“中岳运动”、5、6亿年前的“少林运动”等几次大的地壳运动,逐渐形成了山脉。结束了地质史上的元古代,进入了古生代的寒武纪及奥陶纪。又经过约两亿年,此处地壳上升至海平面以上,因其受风化和剥蚀作用,形成了嵩山地区的含煤地层。两亿三千年前后,中国的版土上,又发生了一次延续很长时间的地壳运动,南北广大地区的“燕山运动”,嵩山地区受到南北方向的推挤,形成了今天的山势地貌。

      所以,嵩山古老的岩石系形成于23亿年前,据中外地质学家考察,嵩山岩石发育完整,在地球发展历史上,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代,习称为“五世同堂”。

      2004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评选为“世界地质公园”区。

      让我们一起穿越这座世界地质公园。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嵩山
    全站熱搜

    风城浪子悠游天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