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北京老天桥简介   

      北京的老天桥,名扬中外。天桥市场内,游艺、小吃、商业、医疗,五行八作,无所不包,集吃、喝、玩、乐、购物于一地,是广大平民活动和求生的场所,在北京民众生活中具有很大影响。

02杂耍说唱简介  
      天桥还曾是北京民间文化艺术的摇篮。曲艺、杂技中有些曲种和节目,如相声、双簧、快板、车技等,就是在天桥发展起来的。

 

03天桥八大怪简介  
      其繁华与热闹的原因之一便是历代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在天桥施展自己的艺术绝活。其中尤以天桥三代“八大怪”最为有名。

04天桥杂货简介  
      天桥位于北京城中轴线南部,前门至永定门的中段,现今天桥南大街北口的十字路口处。

05医卜星相五行八作简介  
     民族文化、民间艺术是历史积淀的珍宝。

 

06名人与天桥简介  
      近代、现代与天桥有关的知名人士更是多得不可胜数。

 

07天桥小吃简介  
      天桥有很多著名的小吃。

08天桥的大钟楼  
      丰富的老北京民俗文化汇集了众多的四合院建筑、风格独特的老字号、令人叫绝的民间艺术。

 

09天桥八大怪简介  
“八大怪”最为有名。他们或身怀绝技、技艺超群,或相貌奇怪、言行怪异,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15穷不怕-说相声

 “穷不怕” 真名叫朱绍文,是名没有中举的秀才,他大约1829年生人,清同治、光绪年间在天津卖艺说相声。他祖籍北京,汉军旗,原为京剧丑角儿,演架子花脸,相传武 剧《十八拿》出于他之手。后在天桥撂地。晚年住在北京地安门外毡子房。朱绍文先是唱京剧花脸,扮相念打有所创新而遭受到嫉妒,于是改行说了相声,起名叫 “穷不怕”,意思是表示自己虽穷但有做人的骨气,不怕任何人和事。
   “穷不怕”不仅精通文墨,而且对汉字的音、形、义颇有研究。他表演时总要以白沙子撒成字形,边撒边讲字句中的道理,以此来招引观众看他表演,使人在笑声 中学到知识。所以朱绍文对相声艺术最大的贡献是把“白沙撒字”的表演方式引进了相声。朱绍文在说相声前,总是带着一小袋细细的白沙子,拿两块小竹板,夹一 把大笤帚,在人多的地方用白沙子画一个大圆圈儿,这叫“画锅”,也就是围场表演的意思。然后他单腿跪在地上,一手以拇指和食指捏白沙在地上撒成各种字体或 图案,然后拿两块小竹板击拍而唱,或引出各种趣活和笑料。一套节目表演完毕,用笤帚扫去地上的字,重写新字,开始说新的节目。他能用白沙写成一丈二尺的双 钩大字,颇有形象,如“一笔虎”、“一笔福”、“一笔寿”等大字。大字下往往还有小字,许多字组在一起,就成为一首诗或对子。他经常撒的是一副对联,对联 为“书童磨墨墨抹书童一脉墨,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这副对联读起来像绕口令,巧妙而饶有风趣。还有“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字翰林书”的对联也是如 此。“白沙撒字”这种新鲜的表演形式吸引了许多观众,大家都愿意看,所以朱绍文的相声列为当时“天桥八大怪”之首位。

 

11大金牙-拉洋片  
  大金牙,原名焦金池,河北河间县人。他口内镶有一颗金牙,每张嘴唱时必露出来,因此便有“大金牙”的美称。

      拉洋片带唱可以说是大金牙首创的,他所究出一套唱腔,别具一格。唱时的伴奏也透着新鲜,不甩丝竹,只需一面小鼓,一面小锣和一面钹,缚在木架上,用线绳连接着,用手一拽叮冬乱响,非常悦耳好听,唱时就以它来伴奏。

     所唱的段予也是自己编的,大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如有一个段予叫《夺龟山》,内容是歌颂孙中山先生闹革命的事迹。在那风雨如磐的旧社会,能够唱出富有进步性的唱词确实不简 单,而且那腔调也婉转悠扬。《北平指南》里有这样的记载:“最著者,要推大金牙之拉洋片,声名远震,盖其惹人欢迎与赞誉之处,即其唱词之腔调令人解颐 也。”


13曹麻子-数来宝  
      说唱滑稽数来宝的曹麻子。他长得身高体大,满脸麻子,因此都叫他曹麻子,其实他叫曹德奎。

      自幼跟着师父黑泥鳅李学艺。他表演的数来宝与众不同,他是三个人合演,“他与两个徒弟一问一答一量,相得益彰,为了招引观众,他们都化上妆。

      曹德奎头上系一根窄带,后面搭一个小铜球,头动球摇引人发笑。手持合扇(俗称 牛胯骨),敲时扇上的十三颗小铃铛(俗称十三太保)哗楞哗楞响,声震屋瓦。徒弟们脸上涂着白粉,左手打板(右手打节,一句接一句的数唱,总有新词,唱的内 容俗不伤雅,没有荤口,人人可听。

     他所编演的段予也大都是针砭时事,揭露社会的。象《骂摩登》,“毛竹板,响连声,尊声列公听一听,现在也把世界换,种种样样不如先头,摩登士女不一样,男女都把烟卷抽,中华女子剪了发,满街跑的和尚头……。”风趣泼辣,一针见血。其他如《打天坛》、《变法》、《拆城墙》等也都烩炙人口,娓娓动听。曹德奎在天桥红了几十年。



 
17王小辫-耍中幡  

王小辫,耍中幡,他耍中幡有“断梁”的绝技,想当年在天桥十分有名。

    中幡是直径约半尺,长三丈的大竹竿,有几十斤重,扔起来在手、肩、头、胸前、胸后等部位练几手绝技,最后把它扔起来用门牙接住

    他的绝技是断梁。他双手把中幡抖动起来,扔向空中,等中幡落下时,用鼻梁骨接着。凡是观看的人,那真是惊险无比,无不为他捏一把汗。

19沈三-双风贯耳  

沈三,原名沈友三,他身材高大、虎背熊腰,在名师指导下成为技艺高超的摔跤名手。1933年,沈三参加了在南京开的全国运动会,在摔跤比赛中得了冠军,还曾在北京击败过俄国大力士麦加洛夫。另外,沈三还表演气功,常表演的有“双风灌耳”、“踢砖”等节目。

  双风灌耳是地上平放一块砖,表演者侧身躺下,下边耳部枕在砖上,上边耳部再摞三块砖。另一人手执大铁锤,抡起来往下砸。一锤下去,把上边三块砖击碎,耳下边的一块砖也震碎,而表演者安然无恙。

  踢砖是将一块砖头立在地上,紧靠砖前、砖后各放一碗水,然后猛踢一脚,砖头上半块飞滚出去,而下半块立着不动。前后两碗水也原地不动,滴水不洒

21程傻子-头顶十三碗  


程傻子 - 头顶十三碗。

  也叫狗熊程,他的真名叫程福先,他在天桥表演时总是先耍狗熊后顶碗。 。

      他原是河北吴桥县人,后带领全家到北京卖艺,并在京落户。他驯熊表演钢叉,翻跟头,直立行走,与人摔跤等。当时耍狗熊的人少,北京人看着觉得新鲜。

      他有时还表演顶碗,也叫顶宝塔碗。就是用一些碗按大小顺序摞成宝塔状,顶在头上做出各种倒立、卧鱼等高难惊险动作。程傻子 的后代,如程文林等,也都成了天桥著名的艺人。

23常傻子-手指戳砖  
常傻子 - 手指戳砖

      他生得粗壮高大,质朴憨厚,脸上总是带着一副憨笑,一副傻呵呵的样子,因此人们称他为“常傻子”。他是练硬气功的,主要表演压石、开石、断石。

      他有三个拿手的节目:

      一是躺在地上,让好几个人抬着百十斤重的大石磨七、八块,压在他的胸上。常傻子绷足了劲,纹丝不动。

      二是用指断石。他拿来大石头,让观众画记号,画 哪儿用手指断哪儿。

      三是以胸碎石。他脱去上衣,赤膊袒腹,手捧石头,猛砸胸部,石碎而胸无恙。他还能将三百多斤的大磨盘拴上绳子套在脖子上放到背后,直着 身子绕场走动。他的表演常博得围观者的叫好。

25赛活驴  

赛活驴,原名关德俊。他有个驴形道具,是用布制做的;套在身上,两条腿就是驴后腿;握住两根木拐的双手就是驴前腿;弯下腰,脑袋伸入驴脖子的头形之中,内有了望孔,可看到外边。他妻子关金凤化了妆,骑在驴背上,打着竹板唱莲花落。驴子走动时,还表演各种动作,如驴子散花、驴子尥蹶子、驴失前蹄等。他手脚并用, 上下自如,因此人称“赛活驴”。

 

26天桥新剧院  
《天桥新剧院》 天桥的西南面,耸立起可供现代歌舞演出的天桥大剧场。

27天桥的大钟楼  
天桥的大钟楼- 旧天桥的面貌已发生很大变化。

29天桥乐茶园  
〈天桥乐茶园〉

      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天桥曾多次失火,最大的两次火灾几乎将东西市场全部化为灰烬。

      四十年代末,天桥市场只剩下了三角市场、西市场、公平市场以及路东的东市场了。

      在五十年代初,人民政府治理了龙须沟,修筑了马路。

      五十年代中期,经过对娱乐场地一系列的调整,除天乐戏院演京剧、万盛轩演评戏、丹桂戏院演河北梆子、原吉祥戏院旧址处由北京杂技团演出杂技和中华、天桥两家电影院外,原有活动场所逐渐成了居民住所。

32天桥乐

      北京天桥乐茶园是由始建于1933年的天乐戏院改建而成,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可同时接待200名观众。天桥乐茶园集传统文化、民俗小吃、品茶看戏为一体。在回廊半绕、古朴典雅的环境中品味古都市井文化,观赏民俗风情,尽享中华五千年文明带来的无尽乐趣。

      走进位于天桥的天桥乐茶园,也就走进了老北京 人的生活圈。 坐在一层的茶座可以近距离地欣赏闻名 世界的京剧荟萃,坐在楼上能俯瞰巨大的戏台上精湛 的杂技表演…… 品着绿茶、欣赏着京剧的独特韵味, 惊叹着杂技技巧的高超,你会突然发现,如果没有呼 机、手机等现代工具,你已经生活在老北京时代了。

 
      天桥乐茶园是老北京的缩影,是新北京的历史,是中外游客了解东方文化的窗口。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北京 天桥
    全站熱搜

    风城浪子悠游天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